薪資結構設計 | 揭開薪資四分位表的神秘面紗
薪資結構設計 | 揭開薪資四分位表的神秘面紗一文,由半導體高階人資主管 林鈺欽 分享他多年管理所見,和你一起探究人資的未來。
淺談「 職位評價 」與「 薪資結構 」的設計及應用
職位評價
職位評價 (或稱工作評價) 是根據職位所需技能、職責大小、決策影響力、工作複雜度及其它能反映職位重要性等相關因素,對職位進行綜合評價的過程,以確定職位在組織內的相對重要性和排序。所以,職位評價是對組織內的職位進行評估並確定職位的價值,它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方法以利於將工作類別系統 (job-classification system) 訂定職位等級 (grading positions) ,以明確各職位的在組織內的相對位置與價值。
從流程的觀點看工作評價,其輸入 (input) 是工作分析、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規範,流程 (process) 是職位評價過程的執行,包含成立評價委員會,選定評價因素 (或稱報酬因素) 及評價方法等等,產出 (ouput) 是職位的等級分數及相對價值。就結果來說,職位評價有其目的性,是為了協助組織達成下列目的:
- 釐清組織內職位的價值
- 連結薪資與工作的相對貢獻度
- 建立一個可行的薪資架構
- 對不同職位間的薪資關係提供合理化的基礎
- 對新的、獨特的或改變中的工作設定薪資
- 降低不同職位間薪資差異的爭議
- 協助人力資源方案的推動,如調薪、生涯規劃或訓練
職位評價與薪資結構的關係
那薪資水準如何決定?簡而言之,就是「衡外情、量己力」六個字,用行話講就是:
- 外部競爭力
- 薪資政策
- 內部公平性
因此,理想的 薪資結構設計 能達到以下目的性:
- 內部公平
- 外部競爭力
- 績效的差異
- 知識、技能、年資的差異
- 薪資成本的控管
- 符合法律規範
薪資結構設計完成後即產生的一般所稱的薪資四分位表,呈現各職等的薪資相對水準,標示各職等最低值 (Min) 、第 25 分位值 (P25)、中位數值 (P50)、第 75 分位值 (P75) 及最大值 (Max) 。
如下表範例:
薪資四分位表,有何作用?
在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上常用在:
- 新人敘薪
- 相關調薪作業
- 職位職等晉升的關聯作業
- 職位轉換的關聯作業
薪資結構表設計完成後須定期檢視,以確保這張表能協助組織進行薪資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工作 (如招聘與晉升) 的推展。
回到原始目標就是:確保它的外部競爭力與內部公平性的兼顧。
從工作分析到工作評價,最後產生薪資結構,是一系列的流程串接,過程中雖然盡可能用客觀的方式,與步驟設計,以降低主觀性的影響;不可諱言,一些人為或主觀干擾因素是可能存在的,如:工作評價成員是否熟悉評價的職位與評價工具、能否擺脫部門本位主義、職位評價的標的是否真正做到針對職位而不是人…等等,都會影響評價的結果。而結果出來若有不合理之處,身為評鑑小組成員之一的 HR 代表,須有撥亂反正的職責與勇氣。
總而言之,程序公正與結果公平是關乎這套管理工具能否發生管理效果的關鍵,這需組織經營管理層級的承諾與 HR 夥伴的堅持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