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與老闆必看!一張圖搞定平日、休息日與假日的加班費計算

加班費要怎麼算?加班費一個小時多少?月薪制怎麼算加班費?平日加班費和休息日、例假日、國定假日的加班費計算方式有什麼不同? 

身為老闆或人資,你是否也曾被複雜的加班費計算搞得頭痛不已?面對不斷更新的勞動法規,深怕一個疏忽就踩到紅線、吃上高額罰單。更別說那逐年攀升的人事成本,讓企業經營壓力倍增。 

平日、休息日、例假日和國定假日的加班費各有不同標準。那麼,加班費到底怎麼計算才能不違反《勞基法》,又能幫助企業有效控管人事成本?掌握最新的加班費計算方式,讓薪資計算變得簡單又清晰,為企業節省更多人力與成本! 

台灣加班規定大解析:人資與老闆必懂時數與條件

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於2025年6月初公布最新違反《勞動基準法》裁罰名單,4月份總罰鍰金額高達498萬元。其中,未依法支付休息日出勤工資的案件位居違規前三名,凸顯企業在加班費計算上的常見盲點。 

台灣《勞動基準法》對加班費的規範遠比想像中複雜,它不僅指員工工作時間超出法定或約定工時應支付的額外工資,更重要的是,對於所謂的工作日或平日的定義,並非一般人想像的週一到週五,而是勞資雙方約定應要出勤的時間。這些潛在的違規風險,輕則造成財務損失,重則可能引發勞資糾紛,甚至損害企業商譽。以下這三個加班工時限制是每個企業主都應牢記的條文,以確保自身權益不受損。

  勞動基準法第30條:工作時數規範  

勞工的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正常工作時數不得超過40小時。 

 勞動基準法第32條:加班時間限制   

雇主可以延長勞工的工作時間,但連同正常工作時間在內,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延長的工作時間每月不得超過46小時若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每月最多可延長至54小時,且每三個月內不得超過138小時。  

 勞動基準法第36條:休息與例假日規定   

勞工每7日內應有2日的休息時間,其中1日為例假,1日為休息日。 


加班費計算秘訣大曝光:不同情況下的加班費怎麼算?一張圖秒懂

在老闆眼中,「休息日」、「例假日」、「國定假日」也許都是員工的休假日,但在《勞動基準法》裡,這三種假別有著本質上的差異,而這些細節,正是影響加班費高低的關鍵! 

如果沒搞清楚這些假別的法律定義與計算標準,不僅可能多付出不必要的人事成本,還可能踩到勞檢紅線、面臨高額罰鍰。別讓複雜法規成為營運風險!本文將用一張圖帶你快速看懂不同假別下的加班費計算公式與邏輯,讓你輕鬆合規。

一圖看懂加班費計算方式、假日加班費計算公式

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分類,就能快速理解加班費的計算邏輯: 

 加班類型 
說明 
平日加班   
 屬於常見的加班時段,但需注意每日工時不得超過12小時(含加班),否則可能觸法。 
休息日加班  加班費計算較複雜、費用也略高於平日,但若有實際需求,仍可安排;建議搭配加班申請流程妥善記錄 。
例假日加班 原則上不得安排加班!除非符合法規的例外狀況,否則強行安排可能違反《勞基法》。 

合法又省錢的加班費計算解法:HR管理升級必備策略

理解《勞基法》的條文是企業合規的第一步,但如何將這些複雜的規範,精準無誤地落實到每一筆薪資計算、每一次排班規劃中,才是對人資部門最大的考驗。傳統仰賴人工核算加班工時與薪資,不僅效率低下、錯誤率高,更難以有效追蹤分析加班成本,讓人事費用成為變得難以追蹤與控管。

企業更需要的是一套能智慧化管理人力資源的解決方案。Apollo 人資系統提供的不只是「合法」的加班費計算工具,更即將推出 AI 排班功能,協助企業依據營運目標自動生成多元排班策略,例如:最低人力成本、工時平均分配、輪班公平性最佳化等,快速產出初步班表,大幅縮短排班時間。同時,系統也能即時偵測工時超時、違法排班與異常工時安排,並主動提出修正建議,讓人力運用更加靈活、合規又高效。

Apollo雲端人資系統,輕鬆搞定各種加班費計算  

精準計算加班費:自動套用假別倍率,免去人工錯誤風險 

在沒有系統輔助的情況下,計算加班費通常得靠人工紀錄與手動計算。舉例來說,若使用傳統打卡鐘,HR 需要每天逐一查看員工下班打卡時間,計算超出正常工時的分鐘數,再依照不同假別(如平日、休息日、國定假日)的加班倍率進行換算。整體流程繁瑣,稍有疏忽就容易出錯。

實務上,加班費的計算一點都不能掉以輕心。即使金額誤差僅僅一、兩元,也可能被勞動檢查單位認定為違反《勞基法》,導致高額罰鍰。我們在輔導企業過程中,就曾遇過客戶因加班費少算 2 元,遭裁罰高達 2 萬元的案例。 

透過 Apollo 雲端人資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加班費計算變得更簡單。系統可依據不同假別(如平日、休息日、例假日、國定假日)自動套用對應的時數倍率,並即時換算成加班費,省時省力、免去人工計算錯誤風險。最貼心的是,Apollo 人資系統加班申請支援最小單位 0 時 15 分,系統也可設定最小加班申請時數及倍數設定,讓加班費用精算到位。

精準計算加班費:自動套用假別倍率,免去人工錯誤風險

減少加班爭議:善用人資系統紀錄「非上班時間」行為,公私分明更合規 

加班爭議常見於「是否屬於實際加班」的模糊地帶,像是員工下班後留在辦公室、或提前到公司吃早餐、聊天,若未即時記錄與管控,一旦發生爭議,勞動局有可能將這些時間視為「事實加班」,要求企業依法按分鐘給付加班費,無形中拉高人事成本。 

Apollo 人資系統即符合勞動事件法的規範,針對員工在「非上班時間打卡」的行為,系統可即時記錄並要求員工填寫原因,不僅可作為後續判定是否為加班的依據,也能大幅減少不必要的爭議。從異常打卡即時追蹤、到數位紀錄留存,Apollo 人資系統協助企業完善加班制度、落實合規管理。 

減少加班爭議:善用人資系統紀錄非上班時間行為

簡化薪資計算流程:三步驟完成出勤結算,效率提升 80–90% 

Apollo 人資系統提供的薪資模組,能自動匯入每位員工的出勤與加班資料,將過去繁瑣的薪資核算流程簡化只要三個步驟就能完成:資料確認 → 自動計算 → 結算完成。整個過程內建錯誤防呆機制,避免人工輸入錯誤,HR 只要最後確認即可,大幅減少作業負擔。 

無論是剛起步的新創團隊,還是人數眾多的大型企業,導入 Apollo 雲端人資系統後,薪資計算效率可提升 80–90%,真正實現快速、精準又合規的人資管理。

簡化薪資計算流程:Apollo人資系統三步驟完成出勤結算

Apollo 人資系統具備高度彈性與擴充性,無論是 3 人新創團隊,還是擁有上萬名員工的跨國集團,都能依企業階段與規模,滿足企業在成長各階段的複雜管理需求。 

想親自體驗只需3步驟就能結算薪資的便利嗎?

Apollo人資系統試用申請

加班費大補帖-常見加班費計算違法問題 

Q1 : 國定假日請員工加班,對方要求雙倍薪資,這合理嗎?

依據《勞動基準法》,國定假日是應放假的日子,若員工在這天加班,公司必須支付「雙倍工資」。 

  • 對於正職員工來說,即使不出勤也照常領薪,因此若安排其在國定假日加班,公司需支付「當日工資 + 加班工資」=兩天的工資(1 + 1)。 

  • 對於時薪制的兼職/工讀生來說,國定假日若不排班,並不會產生薪資,但只要出勤,便需支付雙倍時薪。以基本時薪 NT$190 元計算,實際出勤一小時就需支付 NT$380 元,加班成本相當高,企業安排時應特別留意。 

企業若需安排國定假日加班,建議先衡量人力與成本效益,並建立明確的加班申請與核准流程,確保合規又合理。 

Q2 : 如果員工薪資明細中有底薪、津貼、獎金等細項,加班費是以底薪還是全薪為基礎來計算呢?

以《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3款規定,工資是指「勞工因工作所獲得的報酬,包括工資、薪金,以及按時、日、月或件數支付的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也就是說只要是每月經常性支付的薪資,都應納入月薪制加班費的計算基礎。 

讓我們來看以下案例說明: 

如果小美的底薪為30,000元,且每月另有交通補貼3,000元及伙食津貼3,000元,則小美月薪總額為36,000元。

若小美有加班行為,那麼小美的加班費的計算應以月工資總額36,000元作為基礎,而非僅以底薪30,000元來計算,這樣才能符合法律規定。 

參考資料: 勞動部  

延伸閱讀: 

即刻轉型

讓MAYOHR幫助你人資管理數位化。

想了解的產品*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