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針對曆年制和週年制兩種特休制度進行比較,解釋其差異和計算方式,探討曆年制轉週年制可能面臨的問題,並介紹 Apollo 雲端人資系統所提供的高效解決方案,讓特休管理更加輕鬆。
特特休假計算方式有哪些?週年制 VS.曆年制差異是甚麼? 特休假是保障員工權益的重要制度。了解特休假計算方式,包括週年制與曆年制的差異,可以有效避免工時或薪資爭議,讓員工輕鬆掌握應得的休假權利!
人力資源系統(Human Resource System)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以軟體系統為基礎,提供一個統合的平台,以協助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目的是整合和自動化各種人力資源管理的流程和活動,用以簡化人資行政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錯誤率、提升員工滿意度。
上下班出勤打卡,這看似稀鬆平常的動作,其實隱含著重大的意義。不只代表著勞工出勤的證明,更是工資與工時的基礎來源,忘記打卡對於上班族來說幾乎是常常有的經驗;而對代表雇主方的HR來說,除了可以依據打卡紀錄發給薪資,更背負《勞動基準法》的規範在肩上,必須置備「出勤紀錄」還要保存5年,否則未依規定極有可能會被處罰鍰新臺幣二萬元以上至一百萬元以下。
請假系統 每個公司都有,不過身為專業人資,真的覺得這套系統因時合宜嗎?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若碰上勞檢抽查時,能順利過關嗎?以上問題,都由本篇做統整分析,分享一套真正符合企業假別流程,同時考量法規與企業內部的資料連動性,解決人資夾在企業與同仁之間兩難的問題。?
人力銀行資料顯示,2021年自願離職率為12.8%,2022年大幅上升至19.9%,雖然2023、2024隨著市場回溫離職率下降,但政府仍統計2024第1季人力需求增4.9萬。離職率應該是 HR 最常分析的 KPI 之一,幾乎每個 HR 都應該有提供過相關的數字,但年離職率的計算公式主要有二種,哪一種計算出來的才是合理離職率,則要視組織狀況而定,以下將解析二大計算方式的差異
離職率它不僅僅是數字,更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營運效能和競爭力,而數字高低的背後蘊藏著無窮的信息。高離職率可能代表市場競爭的激烈,吸引人才的磁場;低離職率則可能顯示著組織穩定,但也可能是因為缺乏活化。然而數字的高低沒有絕對的好壞,學會計算分析離職率對組織的影響,才能更全面地評估內部狀態、制定有效策略。
疫情過去、百業逐漸復甦,勞動力恢復的同時,人資夥伴們應該感覺到勞動檢查的頻率也逐步增加!有鑑於此,MAYOHR合作夥伴「宇恒法律事務所」彙整了較為常見的勞檢項目與勞檢應留意的事項,讓大家降低觸法風險,避免遭受罰則!